English

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亟待创新

2000-02-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

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实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的研究与设计”课题组,在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后,于日前在上海市召开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研讨暨课题结题会。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亟待创新。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中小学生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的各种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几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对大批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建设人才的需求。不少地区尚未将科技活动纳入大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学生缺乏在教室以外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即使在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得比较普遍的地区,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总体上也比较落后。

根据调查,在项目设置上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在总的类型结构上,以“知识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而“研究性项目”和“整合性项目”较少。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和增进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理解等方面的作用相对薄弱。从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看,在科学方法与科学过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与科学价值观等层面上的训练比较薄弱。缺乏体现素质教育新思想的创新项目,缺乏体现时代特征的高科技知识项目,缺乏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项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在其题为《我国部分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项目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当前的总体思路:健全以学校为中心的科技活动运行机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活动领导体制,培养和建立以校外教育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活动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教育大格局。“报告”并提出了10项政策建议。如:由有关的领导部门牵头,成立国家和地方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评估专家委员会”,加强和完善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领导管理职能,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社会参与的专家指导工作制度化。国家设置表征我国现代基础教育水平的“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奖”。建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中小学科技活动项目开发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资助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推广,建设高素质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何祚庥、杨雄里、王绶及郭正谊、张开逊、诸大建教授等知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言。他们认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应提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结合,应提倡科学的人文精神、人文的科学精神。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倡导全社会协作,共同参与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的主流课程中,应当体现科学教育;应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和培养青少年人生观联系起来,要训练孩子养成观察、思索、分析、质疑、交流、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展科技活动要本土化,利用本土环境、人文社会资源条件,孩子才会觉得有兴趣。他们指出,科学教育要依靠传媒,报纸、杂志,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吸引家长的投资趋向上多作探索。他们还指出,提倡创新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对于中小学生,应当让他们理解创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他们强调说,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